第16节(3/3)

    李长海想了想说道:“你先回去,等我们开会商量商量这事,等定下来我让陈瑞去找你。”

    殷玉瑶道了谢,回头看了眼被咒骂声护送下渐渐远去的游行队伍,觉得神清气爽的,觉得现在真是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

    回到家,殷玉瑶将李秋生给的拿一箱绘画材料搬到书房,将纸上铺好,各色燃料画笔依次摆好,又去博物馆里转了一圈,不一会端着一个大托盘出来,上面摆着一块提拉米苏,一个带着水果叉的果盘,还有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拿铁,殷玉瑶甚至还好心情的做了个拉花。

    书房靠窗的位置有一张矮榻,上面有榻桌,殷玉瑶将自己端的这些东西摆上,先喝着咖啡将提拉米苏吃了,又吃了几口水果,这才漱了漱口开始创作。

    故事昨晚已经看了很多遍了,她甚至每一张图她都在脑海里勾勒过一遍。殷玉瑶拿着铅笔打草图,在她铅笔的勾勒下,茂密的大山、低矮的村落、英勇的游击队人员一一跃然纸上……

    殷玉瑶也不知道自己画了多久,直到觉得脖子有些发酸才停下笔来。她站起身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到客厅看了眼大挂钟,这才发现自己一口气足足画了两个来小时,已经到了中午了。

    殷玉瑶去食堂转了一圈,不太想吃现成的这些。之前在村里养病的时候,她天天都吃这几样,虽然味道好,但是连着吃了这么多天也是会腻的。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房子,弟弟去了育红班,家里又没有外人盯着自己,那必须得做些好吃的。

    殷玉瑶去后厨转了转,缸里又拎出来一条活蹦乱跳的草鱼拍晕,装了些青菜豆芽,把各色调料一拿,回去做水煮鱼去。

    殷玉瑶自从父母去世后一直到穿越到七十年代,自己独

    自生活了八年,这期间点亮了各项生活技能,尤其她又爱点口腹之欲,各台平台会做菜的主播她关注了个遍。

    中国的各省菜系、日料的寿司、韩式的拌饭、美食的牛排、法式的甜点,就没有她不会做的,她但凡看到视频就会自己尝试下,估计也有些做饭的天赋,每回都做的味道不错。做多了也能摸出很多规律来,很多常见的菜即使不用菜谱视频她也能做出合自己口味的菜。

    大夏天的,殷玉瑶也不怕热,先炸了花椒辣椒油,又将豆芽焯水。等这边忙完,那边锅里的鱼头汤已经沸腾出味了。她把拿蛋清、淀粉腌制锅的鱼片一片片放入锅里,几分钟后,连汤带水就都倒在了已经装好豆芽的盆里,再将准备好的热油一淋,瞬间麻椒辣椒的香气和热气一起翻腾出来,将整个厨房笼罩在里面。

    殷玉瑶好久没吃水煮鱼了,迫不及待拿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在小勺里,连着吃了两下就赶紧放进嘴里,满足地长舒了一口气。

    鱼肉的鲜美滑嫩却不油腻,厚重的麻椒辣椒格外红亮看着就有食欲,殷玉瑶转了两圈,赶紧又进了博物馆,片刻后端着一大碗米饭,一盘青菜,拎着一瓶冰镇可乐出来了。

    今天的午饭绝了。

    她迫不及待先吃了几口水煮鱼,麻辣鲜香,虽然辣的忍不住嘶嘶两下,但是喝上一口冰凉凉冒着冷气的可乐,瞬间感觉五脏六腑都舒坦了。

    殷玉瑶几口鱼一口饭再来口饮料,一个人吃的美滋滋的,直到感觉肚子快饱了,才意思意思吃了几口青菜,毕竟营养均衡也很重要嘛。

    吃完了午饭,殷玉瑶已经撑的有些动不了了,眼皮也开始往下耷拉,她克制着睡意,把中午剩菜和用过的盘子碗送回博物馆去。博物馆对食物的保鲜功能可比后世的冰箱强多了,食物放到这里是真不会坏啊。放进去啥样,拿出来还啥样,这鱼她还剩了大半盆,等什么时候想吃又懒得做了,直接端出去就能吃。

    漱了口,殷玉瑶从博物馆拿了块符合自己手腕的梅花手表,倒不是为了带着,只是日常睡个午觉或者出去的时候放包里,方便看下时间。

    夏日的午后,吃饱喝足的殷玉瑶躺在矮榻上很快就睡着了,等睡醒后随手拿出放在枕边的手表看了一眼,才过去一个小时。

    殷玉瑶对自己午睡时间的把控非常满意,去博物馆自己工位上拿了些没喝完的龙井,喝了几口继续开始作画。

    下午正在忙碌的时候,窗外传来敲门声,殷玉瑶看了眼桌子上的搪瓷缸子,很有年代感,没啥问题。她顺手把矮榻上的吃了一半的果盘收了起来,这才去院子里开门

    来的是革委会的陈瑞,不得不说李长海对殷玉瑶的事确实是挺上心的,回去就召开了会议讨论了这套房子的售卖问题。因为殷玉瑶母亲牺牲的事县里有过宣传,大家对这事都有印象,李长海把殷玉瑶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困难说了一下,经过会议讨论,决定以两百五十元的价格将这套房子卖给她。

    殷玉瑶听到这个价格都惊呆了。

    虽然这是目前是县城,但是位置地段都很好,这套房子又是建国前的砖瓦房,质量好,未来还有历史意义。更别说这里面的家具了……

    殷玉瑶之前在和陈瑞的交谈中大概猜到这套房子至少得三百块以上,所以才在找了工作以后问李长海买房的事。这样即便价格比自己手里的钱多,也可以拿预支工资为借口顶上。

    没想到李长海居然开会给自己便宜了这么多钱,虽然这二百五不好听吧,但是这心意她真的体会到了。

    殷玉瑶十分感慨,眼圈都有些泛红了:“真是给李主任添麻烦了。”

    陈瑞对李长海很敬佩,也忍不住夸赞道:“我们李主任对咱县里的老一辈抗日英雄,还有县里的英雄遗孀、子女都非常照顾。我们出去开会,别的地方革委会主任可没李主任这么好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