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节(2/2)

    随着他一声令下,其身后高亢的喊杀声与万马一同奔腾而至。

    攻关与守关之战未曾停歇,战事的激烈程度是近二十年来之最,远胜过十六年前常阔带兵那一战。

    此一日,北狄主帅阿史德元利吸取了屡战未捷的教训,调整了战略之后,再次以重兵攻打阴山关隘,李岁宁与崔璟率兵抵御。的

    在此等候已久的常岁安提枪上马,震声大喊:“迎敌!”

    常岁安毫不退缩,挥枪迎上涅奴。

    常岁安已然意识到自己在被逐渐合围,但他没有选择,若此时转身突围,只会将后背暴露给涅奴,加快败亡的速度。

    此时,涅奴于混乱激烈的战况中,看着那些身着玄甲的先锋,视线逐渐锁定在一道高大骁勇的身影之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很快,他下令让人冲开一条血路,随后亲自带一支精锐围杀上前,直逼向那道青年小将所在。

    作为十二部之一的乌隗部,是北狄最古老强盛的部落之一,此次共出兵万人余,他们的现任首领名唤涅奴,是北狄有名的悍勇之士。

    且陇右同时要兼顾提防南面吐蕃的动向——在崔璟的授意下,陇右道的兵马有半数用于提防威慑吐蕃,以防吐蕃会有趁虚而入的可能。

    他很确信,盛军即便在此设伏,可用的兵力却必然不足以对他们形成碾压……既然如此,杀过去就是了!

    阿史德元利说,这便是玄策军的战魂。

    一场场战事打下来,他们每每都以为这些盛军的士气必然已近衰竭,可下一次对战时,盛军爆发出的激昂士气却不减反增。

    在此处设伏,是李岁宁和崔璟与众军师商议过后,将计就计之下的安排。

    乌隗部这两年来隐隐已有不愿服从可汗之令的征兆,只因此次攻袭大盛,涅奴才愿意暂时遵从阿史德元利的命令。

    “——咚!咚!咚!咚!”

    那北狄贼子并非是要与常小将军单挑过招,而是在准备合围杀之!

    经过这数载的磨砺,常岁安今已非冒进之人,但此处关口狭窄,用以对敌的阵地也并不开阔,无法摆下严谨分明的军阵用以保证将领始终处于中军之列。双方一旦厮杀起来,很快便被陷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局之中。

    盛军急促的战鼓声如雨点捶打湖面,荡开一圈圈波澜。

    因前线不停有伤兵退下来,各处关口的防御部署调整频繁,朔方也派了一万兵马来援。

    久攻不下,损兵折将的挫败,让涅奴逐渐对阿史德元利产生了不满,这不满逐渐无法被调和,涅奴开始不愿再跟从阿史德元利行军,受其差遣调用。

    双方对战至今,凡是活着的人,手上皆沾着对方将士们的鲜血,他们之间不单有战争胜败,更有同袍血仇。这份仇恨壮大着彼此的杀意,人人几乎都以泄愤的姿态挥刀。

    在此之前,他已取过一名北狄部落首领的首级,但眼前之人显然更加难以对付。

    常岁安与之缠斗之际,周围厮杀而来的北狄军越来越多,而常岁安身后的盛军在不断地落马倒下,何武虎远远看到这边的情形,暗道一声:“不好!”

    北狄大军内部的分歧已显端倪,势必会有人不愿再听从阿史德元利的号令,而单独发动突袭行动——

    这支北狄铁骑足有近两万之众,蜿蜒于峡谷山道之间滚滚而来,尘沙飞扬间,隐约可见为首的战旗图案出自北狄部落中的乌隗部族。

    涅奴眼中翻腾着战意,策马狂奔间,见得关隘便在眼前,举刀高喊:“杀!”

    突袭之前,必有探查,与其被对方打一个措手不及,不如主动示之以弱,将无可避免的敌人引入可控地带。

    他身边的副将也大感意外,拿北狄语道:“……首领,情报似乎有误!”

    这几日,涅奴手下的探查兵发现此处西面关口的防御变得薄弱,于是趁着阿史德元利吸引了盛军大部分兵力,涅奴当即下令向此处关口发动突袭。

    在此之前,他们并无法精确地预料到对方会发动多少兵马进行突袭,眼下对面的两万之数,无疑是极其凶猛的攻势。

    盛军的战意出乎了北狄军的意料。

    而在这样的战役中,为壮大士气,常岁安没有理由退缩于后。

    这里的关口更为险峻难攻,但在涅奴看来,他们足有近两万铁骑,足以踏平这处防守薄弱的关口!

    涅奴见势,很快察觉到了不对。

    他身后的何武虎紧跟着上马,一双虎目满是杀气:“他爷爷的,这群胡孙果然往此处来了!”

    常岁安擅使长枪,交手之下,涅奴眼底渐浮现一抹意外与欣赏之色,同时战意更炽。

    上马之际,何武虎粗声道:“弟兄们且随俺杀敌!今日定叫这些贼子龟孙们有来无回!”

    常岁安不是没想过死,将士们死在战场上才是常态。

    常岁安也有两万兵马,但其中骑兵仅有七千,这是李岁宁能拨派给他的最大数目。

    眼见此处设有伏兵,涅奴固然恼怒盛人奸猾,却并无丝毫退却之意。

    北狄共有十二大部,每个部落至少由两个姓氏族群组成。因近年来各部落间分裂严重,有个别氏族开始试图自立,现分裂出的部族势力便不止十二处,但暂时依旧被统称为十二部。

    先锋骑兵们在常岁安的率领下,如潮水般滚滚涌出。

    这哪里是防守薄弱的样子,分明是提早设下了伏兵!

    双方将士兵马在此处厮杀鏖战之际,距离此关隘往西、百里处的另一处偏僻险峻的关口外,却另有一支来势汹汹的北狄铁骑正在靠近。

    常岁安对此一战抱有极大野心,他不单要守住此关,还要抓住时机最大程度重创这支北狄大军,一举打散他们的锐气,让他们夹着尾巴滚回大漠!

    陇右的战况也很紧张,虽多是小规模的突袭,但因战线过长,时常防不胜防,总有落网之鱼入境,幸而尚有玉门关这层雄关屏障作为阻挡。

    除了自己的部落之外,涅奴还纠集了其它几个小部族,一同脱离了阿史德元利的队伍。

    “——杀敌!”

    但这份“可控”,只是相较于被打一个措手不及的战况而言,而非代表盛军一定有取胜的把握。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