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2)

    ……

    客栈之内,沈彤听着店伙计绘声绘色地说道那位朝廷大官是怎么死于非命。

    “可惜了那两位晓月楼的姐儿,都是正当红的呢,也一起给砍死了,听说啊,都给剁成肉泥了。”

    待到店伙计出去,许安道:“这个李之焕我听说过,他是毛元玖的表弟,夫人是老护国公夫人孟氏的娘家侄女,也算是杨家的亲戚。”

    毛元玖现任吏部尚书,其妻杨氏是杨锋嫡女,现任护国公杨敏的亲姐姐。

    李之焕是毛元玖的表弟,娶的又是孟老夫人的侄女,说他不是杨家一系,任谁也不会相信。

    沈彤问道:“他来南边视察军务,是要来安抚这边的卫所吗?”

    南边各大卫所与龙虎卫牵连甚深,但这并不防碍兵部插手其中,自从去年杨捷死在南边,朝廷对南方各卫所便有了忌惮之心,李之焕此番过来,本就存着能拉拢就拉拢,拉拢不成就除掉的心思,反过来,想把他除掉的也不在少数。

    “要杀他的人肯定不少,可是这个杀人的手法……”

    没有活口,一个也没有。

    就连拉车的骡子也死在血泊之中。

    因此,没有人知道那时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那场杀戳是从何而起。

    李之焕早有防备,他身边不但有随从,还有侍卫,可是那些人都死了。

    “都是死在刀下?呵呵。”沈彤笑得古怪。

    许安不知道她为何会这样笑,他道:“听说都是刀伤,是砍的。”

    沈彤没有再问,她什么也没有问,次日,三人没有停留,继续向南而去。

    十日后,他们到了下乔镇。

    才过了短短几个月,下乔镇已不复往日繁华。

    他们在客栈里住下,许安到街上转了一圈儿,回来后沉声说道:“当日我们在下乔镇住过两天,这镇子虽然不大,但是因为守着码头,来来往往客商云集,镇上铺子林立,做的都是南来北往客人们的生意,可是刚刚我出去看了看,竟是十铺九空,很多铺子都下了门板,还有的直接贴着招租的红纸,我们来的时候,码头上来往的人还是很多啊,为何镇上的铺子反而都关了?”

    货郎的花布

    不仅是店铺,就连在世代住在镇子上的人家也是十室九空。

    难怪街上不再繁华,少了这么多人,还怎样繁华啊。

    沈彤没有来过下乔镇,并不知道下乔镇昔日繁荣。但是她听芳菲说起过,上乔镇因为有个关家,所以人来人往都是读书人,而下乔镇就不同了,下乔镇有乔河码头,所以来来往往都是客商,因此,上乔镇和下乔镇虽然一衣带水,但是下乔镇远比上乔镇富庶。

    上次沈彤和芳菲没有进镇,直接去了柳家湾,柳家湾虽然隶属于下乔镇,但是并没在镇子里面,从镇子外面也能去。

    她想了想,道:“一定不会是因为柳家湾的事,小小的柳家湾影响不到下乔镇,一定还有别的事。”

    说起打听消息,可爱的小姑娘远比许安和路友要方便。

    沈彤也去外面走了一圈,便打听出一些消息。

    上乔镇的关家走水,关家嫡房死得一干二净。关家在上乔镇和下乔镇还有旁支和姻亲,原本外人都以为关家的祖产可能要落到旁支头上,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没出十日,关家的那些旁支和姻亲死的死,走的走,这一次所有人都明白了,关家的那场大火不是普通的天灾人祸,而是灭门!

    这几个月来,但凡是和关家有关系的人家陆陆续续搬离了下乔镇,与此同时,在与下乔镇一水之隔的小河镇建起了一座新码头,有很多来往客商便在小河镇码头停船,下乔镇的很多人家索性搬去了小河镇。

    “百姓离乡背井搬去新地方,衙门里不过问吗?”许安不解。

    沈彤笑道:“听说小河镇落户非常容易,地价房价也便宜,只要是从外地搬来的人家,衙门里会按人口给安家费,无论男女老少,每人二两银子。想做生意的三年不用交税,想种田的也有田地给他们耕种,朝廷减免三年赋税,用不了三年,他们就能在小河镇扎下根来,小河镇离下乔镇仅是一日路程,想要回家也不费功夫。”

    难怪很多人家全家迁离,小河镇为了让百姓们迁过去可谓下足了本钱。

    “那小河镇以前的人呢?”路友好奇地问道,有这么好的事,他也会举家搬过去。

    “小河镇以前没有,不是镇子,再之前是荒地。”沈彤说道。

    原来如此。

    三个人又说笑了一会儿,次日便动身前往野猪岭。

    过了乔河,还要走上三四里才能进山,野猪岭就在山里。

    在路边茶寮里小歇的时候,有货郎坐在旁边的桌子上,一旁放着挂满各种杂货的担子。

    沈彤好奇地走过去,摆弄着担子上的小玩艺。

    “小姑娘,那是桂芳斋的香粉,可好用呢,你闻闻香着呢,买一盒吧。”货郎笑得见眉不见眼。

    沈彤打开盖子,立刻便有浓烈的桂花香气扑面而来。

    “太香了,有不太香的吗?”她问道。

    “有,也是桂芳斋的,有荷花香的,那个味道要清淡。”货郎声音轻脆,年纪不大。

    “桂芳斋很有名吗?你卖的脂粉都是桂芳斋的吗?”小姑娘还没有留头,一看就是从未用过香粉的,想学家里的姐姐们涂脂抹粉了吧,也不知小荷包里的零花钱够不够。

    “桂芳斋是下乔镇的老字号,他家的香粉就属这桂花的最出名,我刚从小河镇回来,桂芳斋在小河镇也开了分号,这几盒香粉就是从小河镇的桂芳斋采办的,如假包换。”货郎说得眉飞色舞,越发显得唇红齿白,他的脸上也是搽过香粉的,白生生的,像是从面粉袋子里钻出来的。

    “桂芳斋在很多镇子上都有分号吗?”小姑娘的眼睛里闪着光,没有女人能抗拒胭脂水粉吧,哪怕是这么小的小孩子也一样。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