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2/2)

    朱翊钧又说道:“若我没记错,当年成祖靖难起兵,泰宁、福余和朵颜三卫也算立下汗马功劳。”

    “咱们认识到火器威力惊人,大力发展火器,蒙古人、女真人都一样,他们也在长期进犯大明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戚继光告诉他:“这次咱们的伤亡人数远低于蒙古人。”

    朱翊钧手起刀落:“杀了!”

    戚继光和谭纶大惊,互相对望一眼,皇上在说什么胡话?

    “太祖、成祖雄才大略,那时,只有咱们追着他们打,他们纵然南下之心不死,也不敢大规模进犯。”

    “可一旦被蒙古骑兵打开一处缺口,万里长城也不过是形同虚设。”

    武宗落水后大半年才因病驾崩,期间各种浪,说他得性病死的,都比落水靠谱。熹宗更扯,落水足足过了两年多才死,毫无因果关系。

    汉人三岁识字,五岁读书,他们三岁骑马,五岁射箭,不讲兵法,只管猛冲,悍不畏死,硬是帮着燕王把侄子从龙椅上拽了下来。

    戚继光一时间也没有头绪:“人咱们已经抓了,至于如何处理,不如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朱翊钧收回视线,条往远处绵延的长城:“当初,成祖五征大漠,逼得蒙古人在草原四处逃窜。”

    钻刀立誓就是从架起的刀门下钻过,象征着若违背誓言,必将死于刀刃之下。

    世人都说,杀伐决断是帝王的优秀品格,朱翊钧却把人命看得格外珍贵,冯保觉得,这就是他与生俱来的神性。

    戚继光无话可说,只好说起另一件事:“眼下,还有一个难题,朵颜卫三人该如何处置。”

    “……”

    比起如何处置朵颜……

    “是因为咱们长城修得还不够长,不够高,不够厚?”

    朱翊钧点点头:“也别让那些蒙古兵曝尸荒野,挖个坑埋了吧。”

    “陛下说得是。”

    戚继光又道:“陛下不必担忧,阵亡士兵的抚恤,臣一定会派人送到他们的家人手中。”

    董狐狸、长秃、长昂三人很快就被押送回蓟镇,谭纶正在总兵府等候,看到朱翊钧并不意外,毕竟早已经和好兄弟戚继光通过气。

    古人也只当咱们是小金库,没钱就来洗劫一番。”

    朱翊钧却道:“不管多少,有伤亡总是一件让人悲痛的事情。战争夺去的不只是一名普通士兵的生命,他背后还有期盼团聚的父母、妻子和儿女。”

    戚继光上任以来,一直积极主张修筑长城,听到朱翊钧这话,他心里有点慌:“臣当初奏请建三千座空心台是为了……”

    朱翊钧回头看向戚继光:“戚将军,你说,这是为什么?”

    小王子亲率五万大军南犯应州,几次改变战术,朱厚照调兵遣将,亲率御林军击退小王子。后又率兵追到平虏、朔州等地时,突然狂风暴起,下令收兵。

    朱翊钧打断他:“为了在敌军进犯时,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但这帮人毕竟只是无情的战争机器,没有坚定立场,后来瓦剌崛起,拉拢并雇佣他们,后来在土木堡活捉英宗。

    朵颜三卫这帮蒙古人,并非黄金家族后裔,对北元势力也没什么特殊感情,纯纯雇佣兵,谁花得起钱,就跟谁干。

    他们的本事,朱翊钧若不是学得一干二净,又怎会轻易放他们离开。

    戚继光和谭纶商议之后,认为可行。毕竟朵颜卫在三卫中实力最强,也最爱挑事,如若他们臣服,对察哈尔部和内喀尔喀部也必将有所威慑,不敢来犯。

    也正因为此,朵颜三卫的首领才有都督、千户、白户、指挥佥事等世袭的封号。

    比起如何处置朵颜卫三人,朱翊钧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士兵的伤亡。

    “如今,咱们就是筑起万里长城,他们也能用出头挖出缺口,进犯大明。”

    “是。”

    戚继光多次上奏朝廷,加固长城,也符合大明此时的国情。

    “自古以来,不管是突厥、鲜卑、蒙古、女真……只要中原地区强盛,纵使没有长城,他们也不敢大规模入侵。”

    董狐狸叔侄三人打仗虽然骁勇,骨头却并不硬,稍加审问,就把他们的盟友卖了。并且表示,愿意纳马钻刀立誓:只要戚继光赦免并放了他们,回去之后,他们立刻放归劫掠的边民,今后永不进犯。

    戚继光也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两百年过去,大明国力与日俱减,对于走遍蛮夷的威慑力也大不如前。

    但朱翊钧在这儿,他二人做不了主,还得请示皇上。

    “那究竟要多长、多高、多厚才算牢固?”

    “倘若中原地区衰落,纵使长城再长、再高、再厚,蒙

    “你在长城外侧设置了观察哨队,内侧部署灵活性强的骑兵,这样长城也算称得上固若金汤,能够抵御蒙古人小规模侵扰。”

    朱翊钧坐那儿饮茶,听完之后却“呸”了一声:“现在他们的命攥在咱们手里,他有资格讲条件?”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于正面进攻古北口的同时,从黄渝沟掘长城而过,咱们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

    武宗,精通诗词歌赋、音律,会说蒙古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

    朱翊钧问戚继光:“戚将军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董狐狸三人?”

    戚继光和谭纶捉摸不透他的意思:“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钧站在城墙上,眺望军士清理战场。伤者第一时间抬回营中救治,死者根据铠甲内绣的名字确定身份。

    作者有话要说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