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神助攻(2/3)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华银财团的一枝独秀已是蔚然大观,众所皆知的事实,特别是在这一波的舆论大辩论中,更多的人,差不多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同时,徐总采取了一种抵押沽售的经营模式,你没有钱购买股票,又想买,只要你能拿出抵押资产,即可购买华银财团持有的股票,很多证券公司,不仅是华银财团的华夏证券、华泰证券,其他证券公司的经纪人也会代理这些业务。

    徐腾也没有埋怨谁。

    总之,徐腾和华银财团有惊无险的躲过了这一劫。

    无所谓了,钱都赚到口袋里了,别人骂几句又如何?

    所以说,徐总交给徐腾的华银财团是一家非常健康的企业财团,作为代价,东窗事发时,徐腾总要承受这些非议。

    证监会现在跑过来大张旗鼓的调查华银财团,绝对是乘机甩锅。

    这个数字绝对真实,简单点分析,在2005年底至2006年,徐家通过海外信托基金,从欧美抽回的国际资本就超过500亿美元,超过60的资本来自于银行抵押贷款。

    只要是有理智的人,稍微想一想,都觉得这不可能,但是,还真的接近真相。

    这些资本是10月份撤出的。

    从总额上来说,私募资本的入市规模更大,套现离场的收获却最低,原因就在于,控制私募的老板背后的大老板先跑了,然后才是老板跑了。

    在这场来来去去的争论中,徐腾做为一个财团掌门人,一个青年银行家的角色,愈发显得突出,完全超出了人们对他的既定印象,那种科技新贵的印象。

    整个企业界和国内的财经界也开始意识到,徐腾做为一个财团的理事长,做为华银财团的第二代掌门人,相比徐总那一代人,显然是更现代,更国际化,才能彻底的改革整个财团,使得华银财团更加优秀。

    绝大多数的私募基金,只是提前几天“预测”到这个信息,开始清仓离场。

    原因很复杂。

    美国参议员要调查华银财团引发次贷危机的新闻一出,徐腾和华银财团在国内不仅无罪释放,还成了民族英雄——其实不管是有罪认定,还是无罪英雄,都是很无聊的凡人观点。

    实际上,徐总和华银财团采取了大量的手段套现离场,同时保证a股资本市场不受直接影响,在这14万亿的撤出资金中,徐总实际占有资本约有1/3,华银财团占据40。

    实际上,还有一些思想特别极端的民众认为华银财团和徐家,在a股2007年底抽出股市的资本高达上万亿,这种说法太危言耸听,没人相信。

    整个2009年的5月到6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内围绕徐腾和华银财团的社会舆论就一直在反反复复,直到美国参议员的神助攻出现,才最终彻底扭转局面,转危为安。

    这是一场豪赌,而且是计划周密,从十年前就开始徐图推进的徐氏计划。

    从撤走的顺序上来说,徐家的资本优先在5月底,7月中旬以前撤出,华银财团则是6月底至9月份撤出,关键因素来了,华银财团旗下的证券公司、银行代理了42支阳光私募,以及更多非公开私募基金。

    这段时间,徐腾很平静,还是那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华银财团通过a股在2007年的大起大落,获益良多,直接将几千亿的负债抹消。

    鉴于a股在2007年底的暴跌,国内各大私募基金的业绩都差强人意,年中大赚,年尾大亏的情况很普遍,华银系控制的这些私募基金,业绩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当然,赚这种钱,活该遭到报应。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既然预判a股涨到顶点,后面就要暴跌,我不套现离场,难道要和亿万股民一起等死吗?

    讲真,a股在2007年10月底的暴跌,固然有大量资本撤出的原因,但是,直接导火索就是证监会出台的印花税,从1提升3,引发了大规模的市场恐怖,导致最后留在a股撑盘的散户和机构疯狂逃走。

    十多天后,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证监会又自打耳光,给出了一个相对公允的结论,华银财团资本撤离a股的周期,要早于股市崩盘一个月左右,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从2002年到2007年,华银财团就一直在用银行借款和保险金收购上市资产,负债累累,正是利用2007年的特殊行情,一举消弭了内部的层层抵押风险。

    实际上,不管徐腾怎么解释,大家都认定他操控a股,从a股赚了暴利,一块钱的股票,十块钱卖出,两块钱的时候又买回去了。

    证监会帮倒忙,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幸好还有美国保守派的资深反华参议员给了一波神助攻,至于这波神助攻的背后有没有福尔摩斯小姐的协助,那就无人得知了。

    从2007年的5月到10月,华银财团从股市套现的资金规模总额确实超过1万亿,准确的说,143万亿,这么多的资本从a股撤走,为什么没有立刻引发雪崩?

    摩根、高盛、aig,我们是一伙子的,都做空a股和美股了,你能咋地?

    客观来说,即使华银财团是a股在2007年崩盘的罪魁祸首和直接因素,那又如何?犯法吗?

    他们得到统一的指令,劝说你用抵押的方式购买哪些股票。

    民众不这么想,因为华银财团离场的资金高达几千亿,就是你离场,所以暴跌了。

    这个交易一旦成功,抵押合同就会折价处理给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银行,从始自终,徐家和你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这是其中一种策略。

    这里面的水很深,很深,只要证监会严肃清查,绝对是能查得清的。

    这也是徐腾在2008年的个人身价暴涨的原委,因为在2008年,华腾公司及其下属产业集团负担的那些巨额债务,基本清空殆尽。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