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要说卖国哪家强?(3/5)

    雅培集团在2013年分拆成雅培和艾伯维两家企业,前者持有传统的仿制药和各种过期专利药,以及雅培营养和妇婴产业,艾伯维则持有雅培旗下的所有专利药,以及整个雅培药学部门的科研团队。

    别看雅培集团现在仍然有700亿美元的市值,其实真的没人要,幕后的股东早就将核心资产都搬移到艾伯维公司,而艾伯维拆分上市才两年,即便遭遇现阶段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市值依然高达900亿美元。

    至于辉瑞,目标很明显,想要通过华银aig财团的力量逃出美国,吗的,税太高了。

    这么大的事,估计得要高盛和aig联手才能让白宫放行……估计还做不到。

    徐腾大致想一下,权衡利弊后,很快给cton先生回信,提出一个最有可能通过白宫审核的新方案——阿斯利康并购辉瑞,爱尔兰夏尔制药并购雅培。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和shire制药都没有这种实力,但是,这两家企业幕后的控股方都是the-shunfaliy,这就意味着有奇迹发生的可能。

    “很明显,这是两个最好的方案,对于波士顿生命而言,这也是最好的结果,辉瑞退出并购艾尔建的竞争,这是最有利的三赢选择。如果我们能达成一致,这就没有问题,即便有问题,我们可以解决。”cton先生的意思已经很清楚,cton家族负责卖国,条件是the-shun家族要说服aig率领华尔街的另一半,支持民主党和他的妻子竞选总统。

    艹!

    徐腾无话可说。

    要说卖国哪家强,美国纽约找cton家族!

    这两个并购案,说白了都是美国资本方想要避开美国的巨额企业税,逃到爱尔兰和英国两个避税天堂,英国的高科技产业企业税率也很低,只要在英国的科研投资达到一定比率,实际税率和爱尔兰差不多。

    这总统选的,越选越惨嘛!

    另一方面,辉瑞是不是一个好企业,本身也是众说纷纭,客观来说,不是。

    除了万艾可,辉瑞在过去十五年间几乎没有成功推出一款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只能依赖收购维持增长,从2000年2月耗资900亿美元的换股方式收购华纳-兰伯特开始,辉瑞就一直有严重的收购依赖症。

    2002年,辉瑞出资600亿美元收购法玛西亚,2006年收购powderd,2007年到2008年连续收购biorexis、vx等7家生物药剂公司,2009年出资680亿美元收购惠氏。

    在徐腾看来,辉瑞过去十五年的大规模收购基本只是在纯粹支撑市值和股价,这就是缺乏大股东,完全由所谓职业经理人控制企业的典型代价,为了维持短期的市值不惜一切成本。

    因为在美国上市公司,维持市值才能稳住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的职位,才有高额的利润分红和奖金,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动力。

    相比之下,从2008年转型为家族企业的阿斯利康,则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并购,而是向旗下科研团队提供更多支持和分红协议,支撑公司从传统的化学药剂巨头,向着生物药剂巨头的方向转变。

    到了2013年,阿斯利康集团旗下的生物药剂业务销售额已经与传统的化学药剂业务相差无几,拥有14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处方专利药。

    在总销售额上,阿斯利康集团只能位列全球制药企业50的第七位,净利润和市值则是第五位。

    在负债率上,辉瑞经过这些年的大规模兼并,负债率已经达到了总市值的3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辉瑞就是一个负资产的企业。

    辉瑞现有每年440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专利药比例是1/3,税后净利润不足90亿美元,债务却高达420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按照辉瑞集团现有的1930亿美元市值,出资1930亿美元收购辉瑞集团,即便是对徐腾而言也很愚蠢。

    徐腾虽然向cton先生提出了这种交易方案,但还是不敢轻易启动谈判。

    思考一段时间后,他才给cton先生写了一封更长的回复,暂时不急于做决定,因为这个交易很复杂。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便宜无好货,而是愿意转让的企业都不是好货。

    这就是企业并购之间最大的风险,因为你能在资本市场买到的企业,本来就肯定有问题。辉瑞的财务风险和高额债务,雅培的优质资产剥离,只剩下一个空壳和夕阳资产,这些都是很棘手的问题。

    相比之下,别看the-shunfaliy及华银aig财团旗下的这些医药产业投资,除了阿斯利康之外缺乏国际巨头级的药企,旗下的“美国”四大新兴制药企业alexion、baxalta、celne、reneron都是生物制药领域的小强,而且基本是术业有专攻,各有几个非常强势的专业领域,玩的就是小而精。

    华腾医学的体量更大一些,主攻三高慢性病、肝肾慢性病、免疫系统疾病、癌症靶向药和儿童疫苗这些大科目。

    在过去这些年。

    徐腾对医药产业的规划很清楚,重点发展阿斯利康、华腾医学两大巨头,法国施维雅 比利时b合并,形成第三个巨头……这个合并最近就在欧盟申批,法国企业税越来越高,比利时的企业税则要低的多,双方通过整合,将总部迁移到比利时,每年光是企业税就能节省十几亿欧元。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